梅林山“清风”手作步道上线!深城交带你换个角度看深圳
梅林山清风手作步道日前正式开放,该步道是深圳福田梅林山的一条“市民共建、多元参与”的郊野径,受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城交”)牵头设计,并由“公园之友”组织市民志愿者建设落地,就地取材,手工制作而成。以后大家可以到清风岭登山徒步,发现深圳另一个角度的美!
我们推动的不仅仅是登山活动
其实还在拉升深圳的高度
不再以经济发展为唯一导向
也不尽是强调生态环保
而是以“人”为先
同时创造生活价值的认同
1.三零无痕,野趣!
清风手作歩道源于 “无痕山林”的理念,尽量就地取材,以人力方式,用非动力工具进行建造,秉持三零原则(建设零冲击,生物零伤害,水泥零增长),并与周边的自然生态融为一体,达到“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境界。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清风手作步道带你领略不一样的登山体验,还能看到深圳福田市中心的美景。
相比传统登山道冰冷的水泥路和石台阶,保留原有样貌的手作步道,不但易维护、成本低,而且路面更加有弹性,不会损伤膝盖,更为重要的是对自然做到最小影响。
建设前经过大数据分析及多次现场踏勘确定步道选线,建设过程中“不砍一棵树、不伤害一只小动物”,采用低干扰的纯手工工法修建,几乎看不到人工的刻意雕琢,只有偶尔出现的指示牌与系列科普解说牌,提醒着你仍身处人类文明世界。
接下来,那我们就一起看一下清风手作步道以前的样子吧!
2.土路难行,崎岖!
清风手作步道拥有较好的生态资源,是大多市民徒步登山领略深圳美景的好去处。但是,现状大多数路段步行较为危险,缺少配套设施,缺乏人性化关怀。
雨水冲刷导致泥土流失严重;泥土松软,容易踩陷进去。
大量硬化后形成的阶梯,踏面不平且宽度窄,易摔跤或崴脚。
步道上散落众多不稳、尖锐石块,易发生踩滑与绊脚。
雨水冲刷形成的沟壑较宽,青苔遍生,登山者无法直接行走。
为了营造更友好生态的可持续步道,我们组建专业设计及修建团队,将藏身于市中心的手作歩道修建完成。
我们的歩道并不是随意开辟出来的一条登山道,我们秉着对“生态环境、人的需求”负责的态度,对山上已有的登山土路进行踏勘、调查、梳理、分析、设计,将最舒适、最生态、最友好的登山歩道带给深圳市民。
修建前路面崎岖不平,难以行走;修建后,顺势修建了“之”字形的原生态坡道,维持自然土石与落叶铺地,没有积水泥泞与湿滑。
修建前高差大,路面陡;修建后,走在生态歩阶上,膝盖与脚踝感觉轻松有弹性、举步顺畅,甚至以为石头只是“恰巧”不偏不倚地“长”在踏脚或歇坐在位置上。
就地取材形态各异的木头和石头,在保留原有样貌的基础上,将之化做弥补流失路基的护坡路缘与台阶。
3.市民共建,美好!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公开招募志愿者,并开设5期手作步道课程,每期邀请几十位市民共同完成步道的修建和维护。从理论培训到现场实操,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每一个参建者都需要设身处地地思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材料放置于何处。在这个过程里,融入了对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的考量,这其实就是人与大自然和解、重新把人跟自然的关系找回来的经过。低头看自己脚下的路,洒有自己的汗滴,这真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设计师与志愿者们亲身参与锯木头、削木钉、铺台阶、夯实等一系列手作步道修建的完整过程。
人们在修建过程中重新感受到思考与行动的合一、生产者与手作物的合一、人与自然土地关系的合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我们以“手”疗愈自然,同时在此过程中也疗愈自己。
通过这次市民共建活动,不仅激发社会对自然保护生态体验的关注和热爱,还增强了我们对城市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与责任感,也将文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落到了实处,简直太有意义啦!
4.科普解说,贴心!
基于推广教育让更多人了解手作步道以及记录市民参与共建的心路历程,沿线设立了一整套科普解说牌。
通过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插画和文字,让市民更好的理解手作步道的工法以及沿线动植物。
解说牌讲述手作步道的原由、工法原理、步道沿线的动植物及参与者的建设历程等。
踏在自己修建的歩道上,看着印有自己记忆的解说牌,在这个双向疗养的过程中,继续得到心灵的抚慰,融入自然,忘却都市烦恼。
建设深圳生态文明典范
看得见山
留得住乡愁!
设计师说
回到古代步道之匠心人力
考量环境生态
考量人文历史
在亲手兴建中对话环境伦理
感受到真实的生命
在过程中去尊敬大自然
透过这个过程
认识到自己跟自然之间的关系
每一块石头、每一个木头、每一株花草树木
……
贴心提示:
可乘坐地铁至下梅林站、梅村站、上梅林地铁站,后步行或换乘公交车B821路到达;亦可自驾前往。
主办单位:
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承办单位:
公园之友
深圳市方向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梅林山公园
设计单位: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