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丨2020年深圳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快报

引言
 

2020年8月18日,轨道6号线、10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我市城市轨道线网里程(不含有轨电车)由304.4公里增长至383.1公里。新线的开通进一步加强轨道网络的覆盖,特别是光明、龙华、坂田、平湖等片区,较大程度提升了沿线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效率与品质。今年我市还将有4条线路工程开通运营,新开通的线路短期客流变化较大,也会对既有网络客流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利用2020年8月上亿条轨道实时刷卡以及历年轨道客流数据,依托新一代轨道客流清分算法模型,聚焦近期6、10号线开通前后客流特征变化,详细解读乘客出行的变化规律。

 
 
图1:深圳市轨道交通运营线网图

 

 

01. 新线开通后,我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特征如何变化?

 
1.线网客运量呈振荡上涨变化,由开通前日均495.7万人次增长至552.7万人次,基本接近2019年客运水平

 

开通第二周线网日均客运量达552.7万人次,较开通前两周日均客运量增长11%。受暴雨天气、沿线乘客对新线开通消息接收差异性、“水贝盒马鲜生”确诊病例、特区成立40周年活动等因素影响,开通首两周工作日线网客运量波动较大,最大值(619.3万人次)与最小值(522.4万人次)相差接近20%。

 
 
图2:6、10号线开通前后两周线网出行量、客运量

 

 

2.线网日均客运强度达1.44万人次/公里,处于全国前列水平

 

新线开通首两周,线网日均客运强度达1.44万人次/公里,仅低于广州(1.60万人次/公里)和西安(1.58万人次/公里),排名全国第三,线网运行能较好地兼顾客流效益与乘客出行舒适度。

 
 
图3:6、10号线开通后两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强度TOP 7(数据来源:深圳地铁线网管控中心)

 

 

02. 未来线网客运量与客运强度将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结合历史新线开通客流演变规律经验,在无其他新线开通情况下,预计线网客运量将呈现缓慢增长、客运强度呈逐步上升的变化特征规律。

 

以深圳市轨道7、9、11号线开通为例,新线开通短期线网客运量骤增、客运强度骤降,2016年11月较6月客运量增长25%,客运强度下降21%,与近期新线开通短期特征相似。随着客流逐步培育,线网客运量以月均1%的增速增长至2018年12月的559万人次;客运强度历时2年恢复至新线开通前水平。结合7、9、11号线开通客流演变经验,随着轨道客流的逐步培育,线网客运量预计将呈现缓慢增长、客运强度呈逐步上升的变化特征规律,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长期跟踪观测。

 
 
图4:2016年1月-2018年12月分月地铁线网客运量及客运强度

 

 

03. 新线客流特征是怎样的,在线网中处于什么水平?

 

1.新线日均客运量排名相对靠后,“乳鸽线”为全市唯一一条非工作日客运量高于工作日的线路

 

6号线、10号线开通后第二周日均客运量分别为22.7万人次、25.2万人次,分别排名线网第9名与第10名。工作日地铁主要服务通勤出行,客流来源相对固定,新线客运量呈相对稳定上涨趋势。新线开通第二周工作日日均客运量分别为22.3万人次、26.5万人次,环比开通第一周分别上涨15%、17%;值得一提的是,6号线提供市民 “轨道游光明”的出行选择,吸引了大量的旅游客流,非工作日日均客运量高于工作日水平,开通第二周客运量达23.6万,呈现出与其他线路不一致的规律。

 
 
图5:6、10号线开通前后两周线网各线客运量分布

 

 

2. 6号线快线属性凸显,线路出行运距仅次于11号线

 

6号线平均运距达13.6公里,远高于线网平均水平(8.6公里),排名线网第二,客流综合效益较好。10号线出行运距为7.4公里,略低于线网平均水平。

 
 
图6:6、10号线开通前后两周线网各线出行距离

 

 

04. 新线客流主要聚集在哪些站点?

 
1.新线站点进出站客流量前三名均来自坂田地区,分别为岗头站、雅宝站、坂田北站

 

以2020年8月21日(周五)为例,6号线、10号线站点进出站客流量(新线换乘站只考虑本线出行的进出站量)分别为23.8万人次和29.7万人次,其中10号线岗头站、雅宝站、坂田北站、6号线阳台山东站日进出站客流量排名新线站点前四位,分别为3.1万人次、2.6万人次、2.5万人次、2.4万人次。

 
 
图7:6、10号线开通后工作日站点进出客流分布

 

 

2.深圳北站跃居至线网第三大客流换乘站,五和站换乘客流量进入前十

 

新线开通后,线网新增换乘站13座(包含深圳北站与福民站),线网换乘量进一步增加,工作日首周线网日换乘量较开通前增长17.9万人次。新线的引入使深圳北站换乘客流由12.1万人次增长至15.2万人次,换乘客流量排名第五位升至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五和站开通首周换乘量已达8.5万人次,排名线网第9,基本与会展中心8.7万人量级相当,随着客流的逐步培育,站点换乘量预计会呈现增长趋势。

 
 
图8:6、10号线换乘站换乘量分布
 

 

05 新线开通后,对既有运营线路客流特征有何影响?

 
1.一定程度上缓解了4号线客流拥堵情况,日均客运量降低约7%

 

6、10号线线路走向在中部走廊与既有4号线有一定平行关系。以工作日为例,新线开通第二周,4号线日均客运量较开通前有所下降,由55.2万人次降低至51.6万人次。另一方面,新线开通对3号线、5号线、9号线、11号线等有一定的喂给作用,日均客运量增长4%-7%。

 
 
图9:新线开通前后既有线日均客运量变化对比

 

 
2. 4、5号线龙华-坂田地区站点工作日拥堵缓解较为明显,龙胜站37%乘客获得更好的轨道出行选择

 

新线开通后,站点工作日客流呈现“南北拥堵缓解,东西效益提升”,即线网南北轴带站点工作日进出站客流量下降,站点拥挤情况得到一定缓解,东西轴带站点进出站客流量增加,站点客流效益进一步提升。其中4号线龙胜站、4号线民乐站、5号线坂田站拥挤缓解最为明显,日进出站客流量分别下降了37%、24%和17%。上述三个站点周边均有新线的站点开通运营分别为6号线上芬与元芬站、6号线梅林关站、10号线五和与坂田北站,为周边市民轨道出行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图10:新线开通前后既有线站点进出站客流量变化情况

 

 

06. 新线开通后,高峰期各线路拥堵情况如何变化,尤其是中部走廊?

 
1. 10号线高峰小时断面客流超过1.7万人次,新线开通后对4号线早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区间客流拥堵缓解作用明显,满载率降低16%

 

以2020年8月28日(周五)为例,6号线、10号线早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区间位于上芬→红山和南坑→雅宝,区间断面客流分别为9,773人次和17,988人次,结合地铁集团发布早高峰小时行车计划与车辆定员,两线最大断面高峰小时满载率分别为40%和62%。

 

通过对比既有线开通前后早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新线开通诱增9号线梅景→景田区间超2,000人次,区间满载率由66%增长至74%。6、10号线的开通对4号线早高峰跨二线关断面区间客流高峰拥堵缓解作用明显,减少接近6,000人次,满载率由开通前的119%降低至103%,对5号线拥堵高断面也有一定缓解作用,塘朗→长岭陂满载率由开通前的101%降低至96%。

 
 
图11:新线开通前后各线路断面客流及满载率分布

 

 

2.中部跨二线关走廊高峰小时新增近2万人,各线路客流分布更加均衡

 

6、10号线开通后,中部跨二线关走廊工作日早高峰小时截面客流合计增加19,881人次。通过相关区间断面情况及线路走向,初步分析新增客流来源主要源自两个方面:

 

①新线站点周边市民由其他交通出行方式转移至轨道出行的客流;

 

②布吉地区5号线进入特区内的乘客出行路径的改变。原上水径-布心区间乘客进入特区内由5号线通过黄贝岭换乘2号线改为由5号线通过五和站换乘10号线到达福田、罗湖,结合断面客流前后差值对比,初步预估该量级在2,500人次左右。

 
 
图12:新线开通前后中部跨二线关,早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对比

 

 

6、10号线的开通对于既有4号线、5号线中部走廊高峰小时断面拥挤有一定缓解作用,断面客流降低10%左右,其中4号线龙胜→上塘、上塘→红山、红山→深圳北站、深圳北站→白石龙等区间断面客流降幅超过15%。

 
 
图13:新线开通前后4、5号线中部区段断面客流变化情况

 

 
结语
 

深圳交通中心已深耕深圳市轨道交通领域研究二十载,坚持以数据驱动、规划协同、思路创新为基础,着力打造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运营全链条、全流程的技术决策支撑体系。轨道6号线、10号线的开通对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功能的完善、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轨道线网、线路、站点层面出发,解析了6、10号线开通前后两周客流特征变化。新线开通短期内客流特征变化较大,轨道乘客出行习惯仍在逐渐培养。

 

后续我中心将依托手机信令数据、LBS位置数据、地铁客流数据、公交刷卡数据等多维度数据,持续关注轨道客流特征演变情况,并结合年度轨道乘客出行体验调查,精准掌握不同乘客出行特征与服务诉求,动态反馈至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运营阶段各管理主体,助推深圳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撰写:周溶伟

审核:杨宇玲、黄靖翔、龙俊仁

审定:邵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