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重托,用心履职!深城交党委副书记吕国林省两会“代表通道”上建言
1月25日,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为在深省人大代表、交通领域的专家,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城交”)党委副书记吕国林亮相 “代表通道”。每年省人大常委会从近800名省人大代表中选取8-9名代表集中接受媒体采访。此次会议上,吕国林同志不负重托,履职尽责,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建言献策。
建议湾区城际轨道公交化
在“代表通道”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吕国林说,“十三五”期间我省交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全省人民的出行效率与幸福感大大提升。她表示:“我老家在湛江市,开车回家平时要6个小时,遇到假期往往要10几个小时。现在,深圳至湛江通了高铁,回去只要三个半小时,真的是非常方便。”
在“双区”建设背景下,吕国林认为,广东未来应重点围绕湾区高质量互联互通,在加速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服务方面下功夫。“现在都市圈内的城际出行已成为常态,深圳与东莞、惠州的日均跨市出行人流量已经超过100万人次。让老百姓的城际出行更加便捷是加快大湾区轨道建设的关键所在。”
她说,目前我省在城际铁路建设、跨市轨道对接上,仍存在审批建设模式制约等难题。建议借助综合改革试点契机,探索跨区域统筹协调体制机制,按照“一个城市”的规范标准推动区域轨道建设,为湾区居民提供“公交化、便捷化”的城际轨道服务。
“未来,我们还要借助智慧化、信息化的手段,推动不同交通方式、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数据互联互通,为市民出行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出行服务。”吕国林建议率先让广州、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打造出都市圈交通“最亮双眼、最强大脑、最快双手”的样板,实现“运行一张图、出行一张脸、货运一张单”。
建议协同推进城际铁路建设
“大湾区内要建成高速城际铁路,像深圳到惠州,需实现半小时通达。”1月24日下午,深圳代表团分组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吕国林就报告中提到的“要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构建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展开话题。
她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目前建成的城际铁路里程仅404公里,对比东京湾区的2975公里、纽约湾区的8557公里,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吕国林说,应该加速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吕国林展出了一组数据,“去年深圳与莞惠之间跨市交通出行已达120万人次/日,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70万人次/日。其中,华为、比亚迪、OPPO等创新企业在都市圈内实现功能再平衡,并成为推动跨市通勤主导因素。以华为松山湖终端总部为例,该总部1.9万通勤人口中,约50%为深莞跨界通勤人员。”
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串起城市内外联系的主干线。“不少铁路还是按照‘一票一座’的国家铁路服务模式,高峰期的发车间隔超过15分钟,远低于东京都市圈高峰期的2.5分钟/班,难以形成贴近需求,运行效率不高。”吕国林谈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城际铁路不仅规模有限,而且整体吸引力不足。
在吕国林看来,城际轨道具有速度快、运载量大等特点,是都市圈交通建设的必选项。相比广佛两地早在2010年就实现地铁通车,深莞惠三地的城轨建设相对较慢。她建议,建立深圳都市圈协同推进机制,高效有序推进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将城际铁路深圳段项目可研、初步设计等技术审查职能同步下放至深圳市,提高项目效率。
心系民生福祉 发挥专业优势
作为深城交的技术精英,吕国林同志2002年以来参与了深圳市政府历年来重大交通政策的决策和编制工作,为深圳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的整体推进贡献力量。吕国林同志心系民生福祉,2017年12月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发挥专业优势和职业特长,为人民代表,为深圳代言,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
深城交成立至今,一直以来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重要的交通决策支持和科研机构,是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和轨道交通建设重要的技术支撑单位。目前业务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120余座城市,包括吕国林同志在内的深城交技术精英,一直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交通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