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享 | 老城区火车站提升改造思路分享 —— 以南昌火车站交通改善规划为例
火车站作为城市高强度的交通发生源,集合着多种交通方式的到发。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逐渐开始出现交通需求和供给不匹配的矛盾。许多城市建设较早的火车站选址位于老城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滞后,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严重。且火车站周边为密集建成区,又紧邻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可利用空间有限。现状交通矛盾较为突出,出行环境亟需改善。如何利用旧城更新和轨道建设的契机,对火车站枢纽及周边道路进行交通提升改造,提高客流集散效率、发挥交通枢纽效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外达、内畅”的现代化客运枢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老城火车站地区的交通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对枢纽地区交通改善思路和措施做出相应的研究和思考,以期实现枢纽改造带动城市更新,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乘客出行品质,将火车站打造成为城市门户。
01 老城区火车站发展特征
1.老城核心区交通设施不足,火车站对外交通衔接不便,现状交通拥堵严重
由于老城区开发强度极高,道路资源有限,造成区域交通供给和实际交通需求严重不匹配。且道路级配不合理,多呈现重干道、轻支路,路网的系统性有待加强。同时道路设施超负荷运行和道路贯通性差的自身劣势,使火车站周边地区的路网可靠性较低。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往往难以承受高峰期客流,出行环境亟需改善。
位于老城核心区的火车站交通可达性较差,内外部交通组织不畅,与城市快捷交通系统连接不紧密,无法聚集以高效便捷为原则的人流,无法适应未来火车站地区由国铁枢纽向城铁枢纽、轨道交通换乘点转变的趋势。
图1 进出枢纽交通运行情况(以南昌站为例)
2.作为老一代铁路枢纽,与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标准差距较大,无法满足高品质出行的需求
老城地区火车站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路权划分不甚明确,人车分流措施尚未完善,缺乏必要的指示标志等基础设施。同时火车站地区人流的出行方向、出行方式、出行目的等各不相同,道路和广场承载力有限,人流和车流交织冲突严重,枢纽集散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较早建成的火车站对附属广场重视程度不够,未预留足够的设施空间,造成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导致车辆淤积拥堵等问题,同时对无障碍人群的出行考虑也较少,出行品质不佳。
图2 老一代铁路枢纽广场(以改造前的南昌火车站为例)
3.火车站的整体环境与城市空间形态出现割裂现象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老城核心区火车站大多处在城市区域的中心,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对城市整体空间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高密度、高开发的区域,火车站地区的建设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是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环境的标志。
传统火车站由于区域的扩张和公共设施的短缺,对城市环境和城市空间的破坏非常严重。混乱的地面交通影响了区域整体的交通运输水平,不但给旅客活动造成不便,也造成了站前广场的脏乱,破坏了城市景观环境;同时公共设施及绿地空间缺乏,商业空间布局无序,与周边环境形成割裂状态,严重影响了城市空间整体形象,阻碍了区域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02 老城区火车站改造策略
1.梳理交通组织,优化路网结构
火车站作为以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体,周边路网同时承担着进出站交通以及通过性交通,对路网密度以及道路贯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火车站提升改造的同时,需要对整个区域的路网进行一体化的规划设计,通过路网优化、断面改造、节点改善等方法来提升整体的路网容量。
(1) 改造拓宽主要集散道路,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增加主要道路与铁路枢纽的联系通道,实现枢纽与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快速直接联系;
(2) 打通片区微循环,疏通断头路,盘活地块内部交通组织,与周边主干道形成完善合理的路网,减轻周边主干路的交通压力。
2.结合公共交通建设,打造立体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快速、便捷、经济、准时等优点成为交通枢纽中人流集散的重要手段。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都位于地下,为便于旅客换乘,火车站提升改造可以结合城市轨道建设统筹考虑。同时公共汽车换乘区域布置于地面层广场,落客平台位于高架层,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与城市道路连接,有效实现人车分离,并提供足够的等候空间和设施来避免人流的拥挤。
(1) 通过地下通道广泛连接轨道站点、周边建筑与铁路枢纽,形成“轨道+铁路+商业”一体化衔接,构建地下立体交通系统。打通枢纽核心区慢行通道,提高慢行网络的可达性,避免绕行,提升慢行空间品质;
(2) 结合火车站及周边空间开发,规划构建枢纽地面骨干通道网络,连接火车站、主要公交站点以及商业群,通过电梯实现地面广场与站房的沟通,形成站城一体化的慢行立体交通系统,保证进出站人车分流;
(3) 规划高架落客平台和地下停车场,建设高架层与城市道路、地下停车场联系通道,保证出租车、私家车乘客进出站通过不同的空间相隔开,互不干扰,彼此独立。
图3 立体交通枢纽示意图
3.实施空间重塑,推动站城一体化
火车站地区景观环境直接体现出城市风貌,在进行改善时应将交通与景观紧密结合起来。尊重原有的城市肌理和风貌,以城市设计的角度合理地对该地区的空间环境进行控制和提升,将交通、商贸、服务以及周边的居住、办公等综合考虑,充分体现出城市发展建设的历史和特色,反映城市的文化气息和空间结构。
(1) 火车站环境改造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步行交通安全的因素,并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研究步行舒适条件,同时做好无障碍设施设计。在景观设计中采用当地的民俗习惯和地域文化特色,加强乘客对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通过火车站片区的改造,打破铁路单一的空间形式,塑造多种功能的复合空间。通过下沉广场、地下商业街、高架广场的建设,设置公共设施,融入商业元素和城市符号,不仅使土地利用最大化,也让铁路枢纽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
图4 枢纽商业开发示意图
03 南昌火车站案例分析
1.背景介绍
南昌火车站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枢纽站,位于南昌旧城中心区,是城市的门户地区。南昌站作为客运枢纽站,集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轨道、公交、出租、小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如何构建对内便捷、对外通达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南昌市政府开展的火车站东广场提升改造、洪都大道高架工程及轨道交通建设等项目,亟需做好各重大工程间的交通衔接,合理疏解片区交通,提高南昌火车站综合服务水平。
2.南昌火车站交通改善实践
(1)进行交通需求预测,评估片区交通承载力
借助南昌交通大数据平台,验证南昌站客流时空分布,提高预测精度。在既有路网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分析,随着片区内部城市用地的更新整合,内部交通需求也逐渐增大,现状路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根据火车站东广场的产生吸引量,叠加背景交通量后,分配到各个控制路段和节点上,结合各自的通行能力,计算控制路段和节点的饱和度,从而对现有的交通供应设施进行科学的评估,为接下来的交通改善方案提供依据。
图5 南昌市交通大数据平台
图6 火车站片区交通承载力评估
(2)增加枢纽进出通道
结合南昌市旧城改造计划及洪都大道快速路施工,新增快速路与枢纽广场直达通道,通过比选高架匝道、地面通道、地下隧道方案,综合考虑片区工程实施条件,选择高架匝道连接快速路与东广场方案。在保留原有车站整体形象的前提下,连通周边高架快速路,增加车辆快进快出二层平台,缓解片区路网集散压力,实现到发性交通的快速转换。
图7 洪都大道定向匝道连接东广场落客平台方案
图8 匝道方案示意图
(3)结合轨道公交建设,构建立体换乘系统
南昌火车站东广场分别建设高架层、地面层和地下层,高架层与南昌城市一环线重要组成部分洪都高架相连接,地面层与城市公交相连接,地下层与地铁二号线无缝衔接,形成铁路、长途客运、地铁、公交、出租车、私家车快速接驳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洪都大道匝道连接东广场高架层,私家车、出租车等可从洪都高架直接到达落客平台。旅客下车后短距离步行即可购票、进站,实现社会车辆送客的便捷服务。
图9 南昌火车站东广场落客平台
公交站台布局在东广场地面层,分别设置公交车站南区、北区。规划公交车站进出地面层大厅道路,缩短公交乘客步行进站距离,同时分区有效分离公交客流,避免造成高峰时段的人流拥挤。
图10 南昌火车站东广场公交站台
图11 站前广场人行交通组织
结合轨道交通的建设,打造地下换乘通道。统筹考虑南昌轨道二号线建设以及火车站提升改造,打通地下空间,设置电梯等垂直交通设施,采用清晰直观的指示标志以及显示屏引导,实现铁路旅客直接通过轨道交通集散的功能。
图12 轨道交通与铁路地下换乘通道
(4)枢纽客流即时仿真,支撑交通管理策略
采用微观层面动态、定量、精细化的分析,检验和优化规划方案,为枢纽改善规划方案及后续管理运营提供支持。东广场改善规划项目采用交通仿真技术,主要研究进站匝道及落客平台在不同环境下的运行状态,根据仿真测试结果,挖掘潜在拥堵节点,判断落客平台运行状态。
图13 枢纽客流模型仿真
对仿真情景下交叉口拥堵节点进行优化,渠化进外路与洪都大道地面交叉口,西进口设置2个左转车道及2个右转车道,并预留拓宽条件,保证出站交通疏解效率;调整落客平台方案,采用5条落客车道+2条快速车道方案,其中2条快车道布设在最外侧,实现进停车场车辆连续,同时减少对下客人行的干扰。通过对改善前后评价数据对比,验证方案的有效性。
图14 落客平台方案
结语
结合火车站提升改造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实现铁路枢纽的整合、保障交通的顺畅、提升城市门户形象为出发点,打造契合城市发展的旧城核心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南昌火车站项目是国内少有的对国家铁路主干线上枢纽车站的整体改造,提出的道路改造、轨道衔接、站场布局、用地调整等方案全部落地实施,未来将形成综合性立体交通枢纽,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和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影响力。
深城交致力于城市交通治理综合提升,深度参与城市枢纽片区交通改善,通过精细化布局和人性化设计,融合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方案设计、景观设计等多专业,全方位提升枢纽片区的空间品质和城市形象。深城交以“让交通与城市更美好”为使命,未来将持续探索交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让交通更便捷、城市更宜居,全面提升城市美好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戴维思. 基于旅客动线的老城地区火车站交通改善研究——以镇江火车站北广场及周边地区改造提升工程为例[C]// 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 2019.
[2]卫夏雯. 城市铁路客运站站前片区更新改造城市设计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3]靳聪毅, 沈中伟. 枢纽型火车站的功能性和适应性改造与建设——以郑州火车站西广场项目为例[J]. 华中建筑, 2018.
交通规划四院
撰写:段志新
审核:齐 远
审定:张协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