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站城一体理念的滨海城市枢纽地区城市设计探析——以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站城一体发展模式日益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地区未来高质量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为例,结合“站城一体化开发”的设计要点,从“融合枢纽与城市”、“连接枢纽核心与城市轴带”、“构建以枢纽为核心的城市骨架”三个方面,探索了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在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对广大滨海城市高铁站地区站城一体化设计提供有效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站城一体,滨海城市,枢纽,城市设计

 

引言

 

站城一体发展的理念源于日本,作为公共交通导向发展(TOD)的一种模式,被认为是“日本特色的TOD城市结构。日本的“站城一体开发”是轨道交通与土地开发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其主张发展轨道交通,通过把办公、居住、城市服务等功能安排在车站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以减少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步行距离,从而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房地产协同开发的价值最大化。由于人口高密度、土地资源紧缺等原因,日本企业家开创的站城一体化的创新开发模式在东京、大阪等日本大都市区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积累了十分成熟的经验,给予亚洲高密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重要启发,尤其对于我国这种城市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站城一体发展模式无疑成为我国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在市场的驱动下,重庆沙坪坝站、广州新塘站、上海莘庄站率先迈入了我国站城一体开发的探索征程。随后,国家层面开始关注站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随着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站城一体融合发展”、“推动高铁建设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有机协调”,国内许多大城市相继开始了站城一体化开发的探索实践,如雄安新区雄安站、深圳西丽站、广州白云站、杭州西站等。而滨海城市枢纽地区关于站城一体化开发的探索和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综合开发规划项目进行了站城一体的初步探索,希望能对我国滨海城市枢纽地区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1.“站城一体化开发”的设计要点

 

根据日本日建公司的奥森清喜在《实现亚洲城市的站城一体化开发——展望城市开发联合轨道建设的未来》一文中所述,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成功的关键点在于以下五点:“构建城市核心”、“步行环游性”、“城市功能集聚”、“打造城市形象”以及“生态节能”。

 

1.1构建城市核心

 

通过车站周边的高密度开发,提升城市便利性,形成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结构。其要点一是紧邻车站用地进行高强度与高复合的集约化开发,形成以车站为核心的繁华街区,即城市中心;二是控制流入车站地区的机动车流量,形成以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高水平的公交系统、慢行系统等)为导向的交通集散模式。二者必须兼而有之,才能真正构建富有活力且能高效运行的城市核心。

 

1.2步行环游性

 

通过站城一体化开发提升城市的步行环游性。其要旨主要是结合地形和功能集聚构建多层次(地下、地面、地上)的步行空间,多维度链接车站与周边街区,从而构建步行环游性高的街区。这样一方面,让车站地区成为人们愿意前来休闲娱乐的目的地;另一方面,将前来出行的乘客转化为顾客,通过两方面客流以保障车站地区商业发展。

 

1.3城市功能集聚

 

通过功能的高度复合化与文化设施导入等方式,提升城市魅力,创造繁华街区。其要点在于通过平面和立体上的功能复合,汇聚城市活力,促进繁华的城市中心的形成。具体做法为建筑物地面层或地下层布局商业功能;建筑物中部或顶部布局娱乐设施与生活服务设施等。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设施作为体现城市个性、提升城市魅力的公共建筑,以创新式样的布局模式高效集聚在站城一体化开发中。

 

1.4 打造城市形象

 

通过打造富有震撼力的“城市形象”,塑造城市个性。其要点是通过鲜明的城市空间设计,将车站这个城市门户塑造成展示城市个性、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空间,让抵达的乘客或前来的游客有一个强烈的到达感,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个性。

 

1.5 生态节能

 

有效利用自然能源以降低环境负荷。站城一体化开发是围绕车站集中高密度的开发,其必然带来车站地区资源环境的负荷过重。因此,有效利用自然能源(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是各种城市活动集中的站城一体化开发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站城一体化开发”的设计要点主要是通过高密度的开发建设、高复合的城市功能、高效率的交通集散、彰显个性的城市空间、完善立体的步行空间、生态节能的建筑空间,打造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城市中心。

 

2. 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站城一体化开发的背景与愿景

 

2.1 背景与使命——探索站城一体融合发展

 

广湛高铁是国家“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350km/h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湛、湛海高铁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自贸港三大国家战略区(图1),而湛江中心站(8台16线)是广湛高铁的新建始发车站,为广湛高铁沿线粤西地区最大高铁站。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湛江中心站的规划建设,将极大增强湛江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湛江的城市品质,并助力区域城市集群高效互联。

 

湛江作为广东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先后建设了湛江站和湛江西站,但不是偏于一隅就是距离城市中心太远,高铁建设未能与城市良性互动、有机协调,对城市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而湛江中心站位居湛江的城市地理中心且紧邻中心城区(图2),独特的区位和重要的地位赋予了湛江中心站更高的发展使命,肩负着缝合湛江城区空间,推动湛江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任。因此,突破站城分离的传统模式,探索站城一体融合发展新模式,与湛江中心站肩负的发展使命高度契合。

 
 
图1 湛江中心站在区域的位置图
 

 

图2 湛江中心站在湛江的位置图

 

2.2 现状与特征——探索站城一体化设计

 

为推进枢纽核心区站城一体融合发展,发挥枢纽对周边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设计范围从枢纽核心区扩大到周边地区,分为枢纽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3.52平方公里)和枢纽周边用地规划范围(8.70平方公里)两个层面(图3)。

 

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位于湛江中心城区西侧,原湛江老机场所在地,承载着湛江人的城市记忆。片区东接规划中的南方海谷智慧城,南临湛江站和三岭山森林公园,西靠华港工业区。基地内有机场、村庄、田园和河流,现状建设较少,生态本底较好。同时,场地特征鲜明,由于湛江老机场跑道呈平台状高起于场地中央,使得整个场地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态势。而湛江中心站就选址于基地中部场地高程最高处,靠近湛江老机场跑道的地方。因此,结合场地特征和场所记忆,探索高铁站与城市记忆场所的站城一体化设计,与湛江中心站塑造城市门户、展示城市个性的设计要求相当匹配。

 

2.3 价值与愿景——探索站与城良性互动

 

2.3.1 价值认识

 

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湛江中心站的规划建设将带来湛江城市发展的嬗变,以站促城,推动城市发展方向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城市产业体系的升级。

 

城市发展方向的调整:湛江中心站的规划建设将打破湛江中心城区原本环湾发展的单一格局,推动城市空间西拓,与西边的西城新区融合发展,带动西翼崛起(图4)。

 

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湛江中心站的规划建设将促进湛江中心城区由“单核” 向“双核”转变,形成“双核驱动”的发展新格局。湛江中心站将与环湾综合服务核心协同发展,主要承担科创服务核心职能,促进地区港产城融合,助力湛江城市与产业升级。

 

城市产业体系的升级:湛江中心站的建设将进一步壮大湛江枢纽型经济的发展,承担枢纽促进城市经济转型的服务功能,助力湛江加速构建“3+9”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站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引擎。

 
 
图3 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设计范围示意图
 

 

图4 湛江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布局图

 

2.3.2目标愿景

 

基于规划建设湛江中心站对湛江的战略价值,结合站城一体设计理念,规划围绕湛江中心站高强度与高复合的集约化开发,将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打造成湛江未来新的城市核心。成为面向北部湾辐射粤西的科技转化服务区,面向湛江服务产业的站产城融合示范区,面向未来彰显品质的生态人居先行区。同时,依托枢纽的集聚效应,整合地区科创资源,协同周边产业组团,打造“港城科创中枢”总体城市功能,成为湛江站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引擎”,代表湛江城市参与区域竞争;并结合位居城市地理中心、毗邻城市森林公园的区位特征,营造“中央风景绿谷”总体城市意象,成为湛江通向更好未来的“新门户”(图5)。

 

 

图5 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鸟瞰图

 

3.站城一体理念在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3.1 做好点——融合枢纽与城市

 

3.1.1 一体化的站产城设计

 

充分发挥湛江中心站核心区域的空间价值,将中心站与其东西两侧的区域一体化设计,模糊高铁站与周边地块的视觉边界。通过中高强度与高复合(多元业态)的集约化开发,形成以高铁站为核心,站-产-城服务一体化的繁华街区,打造充满活力的“站中之城”(图6)。

 
 
图6 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一体化站城设计示意图和效果图

 

3.1.2 看得见的站城一体

 

充分考虑湛江中心站与城市空间的感知导向关系,通过十字绿廊、站房玻璃屋顶和枢纽盖上公园等鲜明的城市空间,将中心站这个城市门户塑造成展示湛江城市个性、体现湛江城市特色的城市客厅,让抵达的乘客或前来的游客有一个强烈的湛江到达感(图7)。

 
 
图7 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门户塑造示意图和效果图

 

3.1.3 缝合城市的站城枢纽

 

构建多层次(地下、地面、地上)的步行空间(图8),多维度链接湛江中心站与周边街区(总部花、文化天街、时尚SOHO、创业街区),构建步行环游性高的城市街区,将被铁轨割裂的城市空间转化为缝合城市的纽带。同时,让高铁站地区成为人们愿意前来休闲娱乐的目的地;也将前来出行的乘客转化为顾客,通过两方面客流以保障车站地区商业发展。

 
 
图8 湛江中心站枢纽核心区步行系统设计平面图和剖面示意图

 

3.2 连好线——连接枢纽核心与城市轴带

 

3.2.1 链接山水站城的中央绿谷

 

体现“从城市到自然”的开发理念,建立湛江中心站与周边山水的互动关系,形成“呼应山水、沟通南北”的自然生态格局,将站城与自然融为一体。规划梳理基地山水生态资源,构建一条南北向中央绿谷与多条东西向生态绿廊的生态景观框架,链接区域山水站城(图9)。同时,在中央绿谷的中部、湛江中心站的门户位置,通过将部分老机场跑道改造成展示城市个性、体现城市特色的中央公园(图10),以留存城市记忆,并强化湛江中心站的门户标志性。

 
 
图9 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中央绿谷示意图
 
 
图10 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中央公园示意图和效果图
 

3.2.2串联站产城的十字轴带

 

以湛江中心站为轴带核心,东西延续城市的发展脉络,结合高铁轨道塑造枢纽都会荟萃轴,南北串联片区的各个组团;结合中央绿谷打造中央魅力休闲轴,整体构建串联站产城的“十字”空间发展骨架,带动城市生长(图11)。

枢纽都会荟萃轴:轨道两侧适当立体复合开发,布置国际社区,打造轨道上的活力街区,并缝合轨道两侧的城市空间。

 

中央魅力休闲轴:中央绿谷两侧集聚多元城市服务功能,布置总部花园、科创阳台、文化街区、机场魔方、创业街区、风情街区及多元社区等功能板块,打造城市全业态活力走廊。

 
 
图11 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十字轴带示意图

 

3.3结好网——构建以枢纽为核心的城市骨架

 

3.3.1蓝绿相间的生态绿网

 

以中央绿谷为主脉,延伸多条次级生态廊道(生态绿廊、滨水绿廊、铁路绿廊、道路绿廊),与林荫大道一起串联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社区公园和都市田园等生态休闲节点,整体编织一个蓝绿相间的城市绿色休闲网络(图12)。

 

3.3.2优质均好的社区服务网络

 

构建“城市-社区”两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围绕湛江中心站核心打造城市级的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结合各个社区组团布置社区服务中心。整体形成优质均好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满足一站式公共服务的要求,建设生活便利、开放共享、富有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城市社区(图13)。

 
 
图12 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生态绿网示意图
 
 
图13 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社区服务网示意图
 

4.结语

 

站城融合发展可充分发挥高铁和城市建设的联动效应,推动高铁建设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有机协调,是高铁站地区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当前,我国的站城融合发展才刚刚起步,对于站城一体化开发的探索实践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随着国内高铁逐步进入到 “支线建设时期”,未来广大滨海城市将成为高铁站建设的主战场。本文以湛江中心站枢纽地区为例,阐述了“站城一体”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以期对未来我国滨海城市枢纽地区的站城一体化设计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赵坚,赵云毅.“站城一体”使轨道交通与土地开发价值最大化[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0):94-99.
[2]奥森清喜.实现亚洲城市的站城一体化开发——展望城市开发联合轨道建设的未来[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05):85-89.
[3]日建设计站城一体开发研究会.站城一体开发——新一代公共交通指向型城市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