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深圳模式”向西南输出!深城交举办成都智慧道路建设研讨会
10月15日,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城交”)与成都设计咨询集团联合举办的“智在交通,慧赢未来——智慧道路建设交流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成都市及各区交通、住建、规自等部门,以及市区两级投资平台公司等30余家单位代表参会,会议还邀请了同济大学、西南交大等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智慧道路在成都乃至西南地区的建设应用。
会议从深城交近年在智慧道路领域的实践案例出发,深入研讨了新时期智慧城市新基建及智慧道路行业深度应用经验,以及未来成都市智慧道路规划、建设、运营各环节应用的思路与建议。深城交专业总工程师吴岳、交通模型院院长丘建栋、解决方案中心副主任张新宇,以及成都设计咨询集团、高校代表等发表了主旨演讲。
近年,深城交不仅强有力支撑了深圳这座世界级超大城市的交通系统成体系的规划建设和安全、有序、高效运转,也为国内30多个省、120余座城市提供技术领先的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各个城市整体交通体系的构建和数据驱动的持续改善。此次会议上深圳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专家们对未来交通发展趋势预判和方向建议,将有力助推西南地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的数字化发展。
专家观点
“新基建”背景下智慧道路内涵思考和建设应用
罗斌 成都市设计咨询集团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工程师
“新基建”背景下智慧道路的发展应重视顶层规划设计,在城市智慧交通系统框架下,重视顶层规划设计与评估,避免重复建设的同时,确保顶层设计的延续性、继承性;应重视规范标准与技术创新研发,结合试点示范,尽快形成本地建设经验、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明确科学的建设内容,加强多杆合一、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等关键技术创新研发等;应建立可持续的建管养体制机制,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维,避免垂直应用建养影响成效,重视多元市场主体力量整合,重视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关联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注重理性思维,以人为本,政府和企业、研究机构合力,利用好已有的经验和成果,不要浪费,重复建设;不成熟技术先试先行,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追求“高大上”等。
浅析智慧道路建设的空间管控和要素保障
王黎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智慧市政研究中心 主任
城市道路地上及地下空间已显局促,智慧道路的建设将引入大量“新设施”(车路协同、智慧管养等),因此有必要对道路空间进行统筹管理,达到“空间有序,各归其位”的目的。总结为以下四点:
设施布设:设施减量、空间集成、终端轻量;
空间统筹:空间共享、载体共用,应用复合;
发展预留:放眼未来、开放共建、拓展预留;
同步规划:统筹设计、分步施工、远近结合。
打造人民满意的智慧幸福街区——深圳福田中心区创新实践
张新宇 深城交解决方案中心 副主任
我国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是要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在这一背景下,站在新的发展阶段,福田中心区以提升幸福感、革新体验为重点,满足多样化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助推CBD向CAZ转型升级。针对传统道路在规划、设计、建设各阶段的痛点,提出重塑交通空间、重视功能、生态提升与场所营造、打造智慧出行体验等思路策略,建成了健康生态、安全安心、方便交流、全年龄友好、创造激发的智慧街区,深圳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也在逐步向各地输出。
结合世界大运会的召开,深城交助力龙泉驿区开展友谊路、东安大道、大运直连通道智慧道路项目建设,基于大运会保障及车联网发展需求,建设具备全息感知、边缘计算、信息发布等功能的智慧道路,打造成都首条智慧化道路,实现了交警、交通、气象等多部门数据统一建设和管理以及对成都大运会相关道路的交通监测及综合保障支撑,为5G车路协同应用提供基础。
面向城市智能治理场景的智慧道路建设探索与深圳实践
丘建栋 深城交交通信息与模型院 院长
智慧道路战略目标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市民出行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赋能行业增值及数字化转型。在共建、共享、共治开创治理新格局下,提出建设各类智慧边缘计算设备及综合数据仓组成的边缘智脑融合各类新基建前端基础;以“慢脑”为城市生长,供需平衡调控,以快脑在线推演,为城市决策研判提供支撑的“交通大脑”;在此基础上对监测研判、运行管控、设施互联、智能网联的业务应用支撑,从而实现对八大智慧道路场景的落地:交通分析科学化、交通治理精细化、城市管理高效化、设施管养一体化、安全保障精细化、生态环境绿色化、综合治理协同化、出行服务优质化。
新一代智慧高速先导应用示范
暨育雄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主任
在国家大力推动智慧交通的背景下,智慧高速凸显技术应用,亟需内涵式发展。拥堵和事故是高速公路面临的痛点问题,传统数据和平台难以支持全时空交通流管控的技术更新,智慧高速需要聚焦行业管理实际需求,以全息监测、全时空管控为手段,示范引领。通过路侧融合感知与布设方案、面向通行效率提升的主动管控决策、面向行车主动交通安全的管控技术,实现前沿技术与实践应用共融,近期智慧高速需求与中期建设目标共享。
智慧高速公路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选取桥梁、隧道、边坡等,建设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传感网,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状态综合感知、分析及预警功能;第二阶段为实时多维度信息发布,与驾驶员进行信息交互,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引导行车,柔性管理平衡系统最优和用户最优两种选择,提前告知用户变道,动态调整应急车道;第三阶段为打通多种交通方式的壁垒(地铁、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实现空间位置移动的一站式出行服务,建立额外的感知、控制和路线规划机制,对驾驶员的心理特征进行评估(疲惫、注意力分配、认知负荷、情绪状态等)。
融合手机大数据的交通需求分析瓶颈和可靠度研究
王彦琛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工程系 博士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开展城市交通活动的中宏观特征分析,已在交通行业实践中取得一定应用成果,是行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通过融合同步对比实证和“通信网络-交通出行”集成仿真,形成技术评估优化的闭环校核体系,客观揭示手机数据的分析精度及可靠度,有助于提高决策者的信任度。下一步工作将重点关注基于手机大数据的城市交通行业决策支持与应用研究、基于手机大数据的区域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基于区块链的交通数据采集共享平台构建与研发、融合多源大数据的四阶段模型应用与优化研究、融合多源大数据的非集计交通活动模型构建与优化研究。
协同发展,融合创新 -- 关于智能交通发展的思考
吴岳 智慧城市研究会专家组成员、深城交专业总师
智慧城市是数字网络,物理实体,人类社会融合的系统,简称为CPSS – Cyber Physical Social System,建设智慧城市是为了再现过去、评估现在、预见未来。建议智慧城市系统架构: 1+N+n的模式,即统一建设一个城市级的大数据中心,彻底消灭数据烟囱,实现多元数据融合分析;N: (2G)依照现有城市治理体制, 对应政府各监管部门,建立相应的职能业务管理平台和应用软件;n: (2B+2C) 对应城市产业与生活生态圈, 打造服务于各行业的以及全体市民的各种应用软件。
智慧城市的体系中,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公交车相对于私人小汽车,降低75%的出行成本,满足同等交通需求,可以减少50%以上的车辆保有量,可以降低交通事故90%,免除用户车辆维修和停车难的麻烦。从现在开始,就应该从规划、管理法规、上下客站和停车场分布、调度管理等方面为无人驾驶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