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排名第一!深城交获奖项目在全国规划院长工作会上展示交流
6月17日,2021年全国规划院长工作交流会议在郑州召开,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城交”)获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排名第一的项目《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受邀上台展示交流。
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门晓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杨宏毅、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综合处处长于海涛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深城交董事长张晓春等来自全国各会员单位及规划设计单位5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当天下午举行的“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项目交流”活动上,包括《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在内的4个一等奖项目,被邀请上台进行交流,从规划理念、研究方法、实施路径等多方面探讨城市规划如何基于人的需求,从问题出发,多专业、多渠道、多方法地制定详细、综合的解决方案,以构筑更安全、更宜居、更高效、更韧性的城市。
去年12月“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公布,深城交牵头完成的《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项目获得一等奖排名第一。
深城交副总经理杨宇星上台交流
协会点评
吴建平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
《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规划设计》项目设计思想中“人的需求、环境改善、功能优化、治理效率”的有机融合,新技术与方法的有效运用,使得这个方案的实施,让福田中心区不仅形成了高效、绿色、舒适的交通体系,高度智慧的街道管控体系,同时也营造出具有场所精神及特色的公共空间,国内最富有亲和力的无障碍街区,整体空间品质出现了质的飞跃。
《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规划设计项目于2020年8月完工,项目以充分激发街道活力,助力福田中心区由CBD迈向CAZ为目标,从城市、交通、景观、智慧多维度着手,对深圳福田中心区5.3km2范围内的道路和周边公共空间进行综合提升。
主要内容
一是人本的街道交通空间重构。通过车行速度管控(30km/h限速)、车道空间瘦身、提升慢行路权等综合手段,在建设成熟的福田中心区压缩出 90000平方米空间用于慢行系统改善,并在全区域内实施零高差设计,将街道空间配置向绿色交通倾斜。
二是营造街道活动场所。针对生活街区、商业办公街区、公共文化街区三类不同街区,塑造差异化街道场所。同时打造12个具有特色的口袋公园,形成片区微公园网络。
生活服务街区
商业办公街区
公共文化街区
三是打造智慧出行体验。建设福田中心区智慧交通大脑,形成全息感知、仿真推演、精准调控、全程服务的可持续治理和服务能力;面向政府端实现城市级的精细调控与精准管控,面向企业端支撑运营系统优化,面向公众端提升出行体验。
创新特色
一是以交叉学科融合的理论创新为指导。紧密围绕人的情绪感受和活动需求,协同发挥交通、城规、景观、智慧等多专业优势,以交通设计促进街区功能优化,以城市设计统筹特色风貌,以景观设计提升环境品质,以智慧设计营造伴随式体验,通过相互嵌套、一体化的四个设计,统筹街道界面,促进U型空间的完整再造。
二是数据驱动的规划方法创新为支撑。基于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数据、手机信令、公交刷卡等多源大数据融合和“时空对齐”,精准还原人车轨迹及活动特征,精细化判断不同出行目的的市民在不同时段、空间的完整活动规律。
三是以传承文化的技术工艺创新为手段。通过新材料、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避免落花落果污染、降低设施养护成本等问题,更以久经时间考验的文化艺术传承符号,与其它要素共同传递城市精神,以百年街道塑造百年城市。
四是以时空协同的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空间上,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政府与社会、政府各相关部门,全面拉通道路红线内外,实现街道U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及改造。时间上,采用P-EPC(Planning -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全流程项目管理模式,保证规划意图在工程设计、施工等各阶段的精准传递。
街道空间的交通环境品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本次规划以数据驱动的多专业融合规划设计为实现,在5.3平方公里的中心区街道营造中,体现了特区使命担当、专业情怀饱满、人民幸福满意的高度统一,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深圳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