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通勤表现最优!深圳探索超大城市“治堵”新模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日前,住建部、中规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了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结果显示,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机动车保有量近400万辆、机动车密度全国第一且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的深圳,在单程平均通勤距离及时间、幸福通勤(5公里内通勤)、极端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等方面的表现均处于“优等生”的领先地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幸福通勤”人口比重为58%,保持超大、特大城市的最高水平。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深圳为代表的超大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传统以设施增供为主的交通拥堵治理模式难以为继,城市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2016年起,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城交”)率先探索大城市信号灯运营管理新模式,旨在通过提供路口建前方案把关-建中调试监管-建后运营管理全链条技术支持,“绣花式”的时间-空间-设施一体化治理,挖潜资源紧约束路网的通行能力,提升路口运行安全、效率及服务水平。
目前,深城交已成功协助推动深圳全市超3000个灯控路口100%一灯一线、联网联控率95%以上,并协同实施微创新334个点位,实现约550公里绿波带提速20%以上,每年推动超300个路口通行效益提升5%以上。
在各个节假日、中小学生开学前后、高考前后和高温天气等特殊情况下,深圳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定制信号灯控制策略,适时调整红绿灯“营业模式”,以此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障路口运行安全、提升行人过街体验。深圳红绿灯也因为智能化的“随机应变”成功出圈,登上过各大媒体。
深城交研发的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实时监测系统。
实际上,2006年至今,深城交研发的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实时监测系统,已累计服务深圳城市交通16载。深圳市民可以在市交通运输局官网上查看到指数,包含了全市概况、街道片区、道路路况等实时的“五色”交通指数。通过“察颜观色”,便可以科学选择出行目的地、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和出行路径,从而大大提高出行效率,减少因拥堵造成的等待时间。
除了搭建城市级的道路交通运行监测平台,深城交从1995年开始,先后开展了6轮交通综合改善规划,针对不同阶段制定了长短结合、多管齐下的策略和措施。在治堵经验不断积累、理念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深城交帮助深圳有效缓解中心城区拥堵,并将这套成功经验复制到了全国30多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