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强降雨增多增强,地铁防汛防涝措施大盘点!| 8月轨道交通行业动态看这里

 

01 运营数据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
 

2021年8月,内地48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47条,运营里程7970公里,完成客运量17.9亿人次。各城日均客运量122.6万人次,最高值1107.0万人次(上海8月20日);日均客运强度为0.47万人次/公里,最高值为1.82万人次/公里(广州8月27日)。

 

图片
 
图片
 

 

深圳地铁运营数据
 

2021年8月,深圳地铁客运总量1.8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606.47万人次,最高值为688.62万人次(8月20日),最低值为427.44万人次(8月7日),周末和工作日波动变化,幅度差261.18万人次。

 

图片

 

深圳地铁全网日均客流强度1.48万人次/公里,最高和最低线路为1号线、8号线,分别为2.36万人次/公里和0.51万人次/公里,幅值相差1.85万人次/公里。

 
图片
 
注:各地运营数据根据交通运输部月报等整理。

 

 

02 行业焦点

 

近月,北京、广州地铁因雨水倒灌封站,郑州地铁因特大暴雨造成全网停运及人员伤亡。8月18日,李克强总理视察郑州地铁时指示,城市建设“里子工程”要摆在更重要位置,首先是安全工程,要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极端情况下地铁、隧道该停就停、该封就封,生命至上,避险为要。本月梳理了近年地铁浸水事件情况、政府政策法规、地铁公司防汛措施、发达国家城市近年策略,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极端天气更加强烈频繁,地铁防汛问题愈发凸显
 
1.气候变暖加速水循环,强降雨事件更加强烈频繁
 

8月9日,联合国发布《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指出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高出1.2℃,气候变暖加速水循环已影响许多极端天气的发生,东亚等区域极端降雨频次明显增加。预测未来20年将升温1.5℃,复合极端天气事件将更普遍和强烈。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显著区,年降雨量呈增加趋势,强降雨等极端事件增多增强,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指出1991~2020年气候风险指数平均值(6.8)较1961~1990年平均值(4.3)增加了58%。

 

2.强降雨倒灌地铁车站,导致多起封站或线路停运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内地11个城市共发生19起地铁车站或线路雨水倒灌事件。2016年、2020年、2021年是地铁浸水事件高发年,夏季6月、7月是高峰发期(79%)。19起事件当天平均6小时降雨量90.6mm,平均24小时降雨量133.4mm,平均降雨等级达到大暴雨以上。

 
图片
 
近10年内地地铁防汛事件发生数量统计图

 

强降雨导致雨水由车站出入口倒灌,冲垮车辆基地挡水墙、车站未开通出入口封堵和站外基坑护壁,涌入正线或车站。10起事件影响稍轻,多采取紧急封闭出入口或车站,地铁正常运营或越站运营;4起事件轨行区浸水,导致区间停运或变更始终站;3起事件影响严重,导致全网或多条线路停运。

 
图片
 
近10年内地地铁浸水事件及当天降雨量统计
 
注:地铁浸水事件综合新闻媒体网站,当天降雨量引用NOAA全球气候历史数据。

 

 

二、国内多项措施密集实施,持续强化地铁防汛安全
 

针对极端天气下地铁安全防护,国家、各省市在城市安全和隐患整治、防汛防涝和排水改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施行多项法规要求,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1.国家近期多项法规,严格要求城轨防汛安全
 

我国从城市源头治理、排水防涝工程、应急预案体系等方面综合防护,多项法规确保城市轨道交通防汛安全。按严重程度划分了四级运营突发事件,提出了5类风险分级管控要求,明确轨道运营单位是突发事件应对责任主体,要求遇突发事件运营单位必须立即实施先期处置,可暂停部分区段或者全线网的运营

 
图片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演练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4月份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各城市基本形成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老城区雨停后能及时排干积水,严重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新城区不出现“看海”现象。

 

国务院安委会:2020年印发《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指导手册》,要求源头治理,形成“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编制应急体系、综合防灾减灾、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城乡规划布局、设计、建设、运营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

 

国家发改委:7月份发布《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全面排查灾害隐患,建立风险台账、易涝风险图并针对防控,按最严酷极端天气完善应急预案,极端天气非常情况,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

 

交通部:4月、6月接连发布隐患排查和交通行业安全度汛通知,要求以防为主、避险为要,遇强降雨等及时停工停产停运。督促城轨运营企业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对低洼段等重点区域针对性排查治理,严防积水倒灌事件发生。

 

住建部:加强城市源头控制体系、排水系统体系和内涝防治体系建设,新修编《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和《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要求超大、特大和大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分别为100年、50-100年和30-50年。

 

2.各地因地制宜政策,单一防护转向综合治理
 

北京市:源头综合治理、注重应急实战思维。城市安全方面,实施源头治理、基础提升、精细监管三项行动,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预防双重体系。防汛防涝方面,综合治理问题突出片区、试点雨箅子“门前双包”、完善城区抢险基点布局,目标2025年重点道路小时降雨65mm不积水,其他道路小时降雨54mm不积水。2021年新修订《总体应急预案》,更突出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和实战思维。7月27日,北京市提出赋予地铁基层一线相应处置权限,遇突发情况必要时果断停工停课、地铁封闭。

 

上海市: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分类过程管控。要求实行轨道交通第三方安全评估制度,鼓励公众群防群治。4月份发布《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意见》,明确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格局,安全风险评估3年1次,一般风险信息每年更新,推动轨道交通和大型枢纽安全风险评估。8月份发布相关规划,要求推进排水监管平台和海绵城市建设,针对轨道重大风险情形,加强分类分级全过程管控,细化不同场景应急方案。

 

大湾区:强化规划支撑,科技支撑靶向预警。广东省2020年明确了跨市线路应急联动机制,要求涉及运营安全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深圳市从强化规划准入、优化设施布局、风险动态评估、科技智能支撑、群防群治和大湾区一体化方面重点发力,目标2025年安全核心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平。广州市对城市污水雨水节点的运行数据物联监控,实现清疏养护点靶向预警。8月4日,广东省要求地铁运营单位分区分类制定站点、区间、全线、全网停运标准,科学设置地铁停运决定权。

 

天津市:提高排水标准,建设全覆盖监测网。5月份发布《排水专项规划》和《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核心区全面消除小于1年一遇排水标准区域,3~5年一遇排水标准区域提升至58%;要求建设突发事件预警、气象监测、防涝管理全覆盖监测网络,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编制风险防治区划图等。

 

成都市安全综合整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4月份印发《交通行业安全整治方案》,要求“一岗双责”,建立日常安防管理和隐患排查制度,利用GPS强化车辆动态监控。8月24日发布加强地下综合管廊防汛通知,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和易渗水漏水点专项治理,提升汛期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

 

武汉市:提升防汛能级,灾害天气规范应对。7月份印发《提升城市能级实施方案》,通过优化水系调度,提升防洪标准,建设海绵城市,实施“四水共治”,2025年三级以上河道防洪率达95%,排涝能力总体达20年一遇,基本消除中心城区顽固渍水点。8月23日印发《灾害性天气应对规则》,对灾害预警、应急处置、事后恢复、支持保障明确规范,明确地铁遇险可先停运再报告。

 

重庆市:设施全面监管,应急准军事化管理。2019年《城轨安全运行实施意见》要求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对运营关键设施全面监管,定期开展运营安全第三方评估。2021年自然灾害防治工要点要求推进易涝区治理,将预报系统分辨率提高到3公里,探索应急系统准军事化管理。

 

南京市:建立评估制度,构建安全防控机制。南京市2018年印发《保障城轨安全运行意见》,要求建立运营安全第三方评估制度,运营10年内线路5年评估一次,运营超10年线路3年评估一次。2019年《城市安全发展实施意见》要求地铁运营单位构建技术支撑、智能管控、专业保障安全防控机制。

 

杭州市:消除内涝现象,注重枢纽应急联防。2020年修编《城轨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综合交通枢纽安全管理办法》,注重城轨、综合枢纽各单位间应急协调。5月份《浙江省城市内涝治理“十四五”规划》发布,要求2025年基本消除严重城市内涝现象,杭州中心城区有效应对50年一遇暴雨。

 

3.运营单位多项措施,保障极端天气地铁运营
 

以“人防”为核心、“物防”为保障、“技防”为手段,各地地铁运营企业应对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主要措施如下:

 

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结合易涝点清单加密隐患排查,特别是低洼区车站出入口、区间风亭、出入段线洞口、与在建线和过街通道接口、高架收水口等高风险区域,做好排水泵、排水渠、集水口等防汛检查,确保排水设施通畅性。检查车站线路悬挂物紧固状态,防止大风下脱落侵限。

 

落实车站防汛预案。确保现场全员掌握预案,以便第一时间应急响应。深圳地铁建立一站一预案,一站一台账,并针对性开展防汛演练。广州地铁各车站编制了《防汛/防风工作明白卡》、《一页纸预案》、《防汛作战一张图》,其中《防汛作战一张图》包括车站三维结构图、应急物资分布、车站排水能力等信息。

 

提前准备应急物资。分级分类提前备齐备足各类防汛物资。北京地铁细致化汛前物资储备标准,低洼区域、无市政排水、出入口3级台阶以下车站按1.5m配挡水板,出入口3级台阶车站按1.2m配挡水板,每个出入口平均配100个沙袋;易涝区提前配排水泵,站内配救生衣、救援绳保护员工隧道救援安全。

 
图片            图片
 
国内地铁防汛设施

 

增设紧急警示标示。广州地铁在各站新增《紧急疏散示意图》。成都地铁在电扶梯口铺防滑垫,站内设“小心地滑”标识,提醒乘客和防止乘客滑倒。杭州市应用窨井防护漏斗,兼顾强降雨下窨井排水和安全防护。

 

明确地铁停运条件。广州地铁制订了出入口、车站、区间、线路、全网关闭停运措施和启动条件。北京地铁要求各站雨水淹没出入口倒数第二个台阶安挡水板、淹没倒数第一个台阶准备关闭车站;积水淹没轨面区间停运,两个区段淹没轨面全线停运。上海地铁提出更高标准,要求积水距轨面小于50mm时限速或停运。大风天气下,各地高架线路7级缓行、8级限速、9级停运。

 

科技助力监测预警。推动科技手段应用,建立地铁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和内涝监测系统。上海地铁研发了轨道交通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实现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阈值报警、风险预警等功能。深圳地铁在重点区域安装了自动水位探测装置,实现了站外积水监测预警,提升了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注:北京地铁防汛标准源自RT轨道交通—约见轨道界,其他源自地铁公司网站或微信号。
 

 

三、发达国家城市因地制宜,软硬措施结合源头控制

 

日本:频发灾害中制定完善防汛措施。东京地铁将应急管理分为三级,制定了应急体制发布标准,明确了各站防护范围、防护体制、预警信息收集、防护对策、避难路径、防灾演练等内容。

 

浸水防护对策,东京地铁一是将易淹车站出入口抬高并全部安装可完全关闭防水门,其他出入口常配0.3m-0.8m止水挡板;二是通风口安装自动防止浸水机,并将易淹区耐压性提升至6m;三是在出入线洞口等关键部位设防水闸门及防水墙等;四是在出入口标识海拔,加强乘客平日防水意识。

 
图片            图片
 
东京地铁防汛设施

 

车辆基地方面,2019年台风浸水后,JR东日本针对车辆基地提出了防护方向。一是将对运行影响较大的设备升高;二是车辆检修库等开口部设止水板或止水墙;三是预备好易受浸水影响的设备或零件;四是活用危险地图,利用河川防灾信息平台和“流域降水量指数”综合确定防护指标。

 

联防联治方面,车站及周边联防联治是东京地铁防汛亮点,地铁、地下街和连接大楼联合协议会利用“浸水模拟检索系统”,结合堤防溃口模拟浸水到达时间、最大浸水深度、车站立体布局,共同制定针对性浸水防护计划和应急措施。

 
图片
 
东西线东阳町站避难路线及挡水板位置

 

灾害预警方面,日本将风暴潮、洪水等整合成“重叠危险地图”,将降雨气象、河川水位和监控摄像集成了河川防灾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各地淹没预测图和实时监测信息,充实全时段灾害信息传达和预警。

 
图片
 
东京灾害信息重叠危险图

 

综合政策方面,日本推动“水灾防范意识社会”重构,推行居民视角“软对策”转换和危机管理型“硬件对策”。“100mm/h安心计划”通过河川、下水道综合整备减轻暴雨浸水风险。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将防洪基准由“基于过去降雨”改为“考虑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增加等因素”。

 

新加坡:“源头-通道-受体”整体防汛。通过雨水花园、生态洼地源头解决、提高排水通道标准、基础设施额外防护综合防汛(类似海绵城市)。要求不同建筑基准平面高于道路0.3m/0.6m/1m,与地下捷运站连接额外再加高0.15m/0.3m;推动建筑和重要基础设施安装防水屏障;将水位传感器和闭路电视结合监测排水情况,并与警报系统联通实施针对性预警发布。

 
图片            图片
 
新加坡防汛设施
 

纽约:基础设施修复时提高防汛标准。2012年“桑迪”飓风后,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TA)制定了基础设施修复战略,提升纽约地铁防汛标准。

 

一是提高纽约地铁车站设计标准,百年洪水基线再增加30英寸;

 

二是在易浸水车站和通风口安装柔性闸门、防淹门和便携通风盖;

 

三是在低洼区间建防水墙,隧道侧面设置“弹性隧道塞”;

 

四是提高易浸水设备安装平台的高度。

 

但强降雨下地铁浸水依旧难以避免,近日飓风“艾达”来袭再次造成纽约地铁发生雨水倒灌事件。

 
图片            图片
 
纽约地铁防汛设施

 

伦敦:风险综合评估针对性重点防护。2016年,伦敦交通局发布“伦敦地铁洪水风险综合评估”,确定85个高风险车站并针对性进行重点防护。伦敦地铁防汛设施包括车站出入口设永久滑动闸门,隧道区间安装自动防淹门,同时配备结构板、叠梁等以便防洪系统故障时使用。

 
图片            图片
 
伦敦地铁防汛设施
 

巴黎:塞纳河风险分区百年水位防御。巴黎地下建有宏大水道系统,针对塞纳河重点防护,城市层面减少地铁浸水风险。2007年修订洪水风险预防计划(PPRI),区分塞纳河泛滥时不同危险区域,河堤沿线安装可拆卸保护装置并按1910年最大洪水位进行防御。

 
图片
 
巴黎塞纳河洪水风险区及防汛分区
 

 

城市交通研究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