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市交通碳排放!深城交承办CCTP第十四期研讨会
日前,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城交”)承办的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以下简称:“CCTP”)第十四期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共邀请来自17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围绕“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核算边界、核算方法以及清单编制系列沙龙之城市交通碳排放”的主题展开研讨,同时就地方实践和不同核算方法的优劣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会议由深城交城市交通研究院/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江捷主持,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执行主任安锋和深城交顾问总工程师黄良会致辞并介绍了议题背景。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科信息中心副研究员于丹阳从宏观层面解读了双碳目标对交通领域减排的要求,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交通领域碳排放核算范围和核算方法优缺点,阐述了国家宏观核算与区域性核算、企业微观核算的差异,最后就如何保证地方或行业的碳排放核算结果与国家层面核算结果的相对一致性,提出了相关数据校核与匹配的建议。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工程师李晓易进一步分析了“基于能源平衡表的碳排放核算”和“基于活动水平的碳排放核算”两种方法的优劣势和应用场景,提出基于活动水平的核算方法对于开展交通运输碳排放预测、减碳潜力评估、减排重点任务分解方面的思路,同时也指出了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针对非营运车辆等数据统计的难点。
在地方实践领域,深城交城市交通研究院/智能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陈澍介绍了深圳市交通碳排放核算方法及治理实践,依托基于路段的精细化交通排放核算平台,推动交通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测算,使能耗和环境约束有理有据介入城市规划和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并从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运输结构、鼓励绿色出行、提升运行效率、土地源头调控五个方面提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路径。
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中心主任田红介绍了深圳市交通碳排放核算方法及治理实践,依托基于路段的精细化交通排放核算平台,推动交通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测算,使能耗和环境约束有理有据介入城市规划和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并从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运输结构、鼓励绿色出行、提升运行效率、土地源头调控五个方面提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路径。
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中心/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余红伟从需求侧角度出发介绍了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碳减排以及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提出了碳积分,碳账户,碳银行等未来的一些创新性的手段来推动减排。
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研究员苗岭回顾了珠三角地区所采取的各项控制措施,分析了道路交通减排的协同效应,提出应当推动多部门数据的动态实时共享以及推动城市智慧交通大脑的快速发展。
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统计核算研究部副主任马翠梅,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智慧交通发展部部长周瑜芳,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助理所长、低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剑先后发言,就如何构建统计和监测体系以支持国家、省、市不同层面实现双碳目标、以及从国家、省市各级的角度对核算方法以及核算边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项目主管尹乐做会议总结时表示,在双碳背景下,明确交通领域碳排放数据体系、核算方法以及交通口径边界对于支撑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燃料法、周转量法和保有量法等方法各自都存在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的管理需求,从而更好地支撑决策以实现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
技术部、城市交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