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探索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深城交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碳达峰技术沙龙
为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寻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符合国情、市情的绿色发展之路,7月16日下午,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城交”)在深圳湾10楼办公区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碳达峰技术沙龙”。
图1 活动现场
活动由深城交顾问总工程师黄良会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王东、暨南大学教授郑君瑜、中山大学教授刘永红、深圳环科院所长颜敏、世界资源研究所主任刘岱宗,以及深城交 城市交通研究院副院长江捷、交通信息与模型院院长丘建栋发表了主题演讲,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福田区发改委等相关处室及市排放权交易所、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相关机构的专家出席了活动,数百人现场或通过视频直播参会,活动反响热烈。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其影响早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均在积极探索研究路径并实践。深圳第七次党代会上也明确提出深圳要以碳达峰引领绿色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勇当尖兵。在此背景下,深城交邀请了行业内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交流碳达峰、碳中和及城市碳排放治理的思路与建议。
深城交自2013年与德国GIZ合作建立中国道路交通排放模型CRTEM,2017年筹建深圳市交通碳排放工程实验室,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城市级实时交通碳排放监测与扩散推演应用平台,设置交通排放移动监测车,支持深圳市重大交通政策评估和交通碳排放精细化治理。未来,深城交将持续总结输出深圳经验,为更多城市交通碳排治理提供支撑,继续强化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协同治理创新,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持续探索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
图2 深圳市交通排放监测平台(融合动态数据与排放计算模型,动态监测道路交通排放、统计分析路段-区域-全市各空间维度交通排放量,1小时更新1次)
图3 交通排放移动监测车(交通移动源精细化监测,监测设备小型化集成,安装在SUV上,采用高密度电池供电方案,一次性可连续16小时的监测分析)
专家观点
王 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教授
面向碳中和的深圳市中长期排放路径的6大保障策略:打造“零碳”能源格局、全面实现工业领域电气化、建立可持续综合交通体系、高标准建设零碳建筑、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作用和加强技术创新和机制保障。
郑君瑜
暨南大学 教授
现有交通部门的减排策略有助于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其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调整运输结构具有较好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潜力,尤其是对臭氧污染的防控影响显著。需进一步评估不同部门、行业的协同减排成本与效益,寻找更为经济、有效、可行的减污降碳途径。
刘永红
中山大学 教授
要逐步建立交通领域核算边界统一碳排放与污染物排放MRV方法学,宏微观可回溯的排放清单;同时需尽快建立交通能耗排放监测统计体系、地市级或省级业务监测平台,以形成动态、实时的分析诊断与决策研判能力。
颜 敏
深圳环科院 所长 | 高级工程师
2007-2012年协同减排效益分析中,能源结构调整、落后产能淘汰措施具有较高的协同效益,过程控制措施具有较小或接近于零的协同效益,而末端治理措施具有负的协同效益。先行示范区建设对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的要求,针对“十四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建议采取5大措施:推动臭氧与PM2.5协同治理、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防控、加强工业源污染治理、持续强化施工污染治理和深入推动绿色发展。
江 捷
深城交 城市交通研究院 副院长
碳达峰、碳中和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运输作为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研究交通碳达峰实施路径,全面启动减碳降碳行动。近年来,深圳全市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但交通能耗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交通碳排放与国际先进城市仍有差距。下一步应深入研究交通碳排放的结构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找准交通节能减碳发力点。结合当前掌握的我市交通碳排放特征,分别从优化出行结构、调整用能结构、智慧化提升减排效能、新技术新模式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通过“组合拳”共同发力推动交通领域率先实现碳达峰。
刘岱宗
世界资源研究所 主任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理论框架可以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是基于燃料销售或者能源平衡表的统计数据测算的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自下而上,基于交通运输活动及水平进行的碳排放测算。
交通排放测算的三大难题:跨边界交通排放难以区分、非营运交通没有能耗统计、交通领域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多。
丘建栋
深城交 交通信息与模型院 院长
燃油小汽车和货车是城市交通排放的主体,需加快推广新能源车辆的投放使用和出行需求管理,鼓励公交/地铁出行,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对比深圳交通运行指数与单位小汽车排放量,在道路畅通情况下,新能源(HEV)与传统燃油小汽车的碳排放基本一致,而当道路发生中度拥堵(交通运行指数>=6)和严重拥堵(交通运行指数>=8)时,燃油小汽车的碳排放比畅通(交通运行指数<2)时增加3-5倍。因此,需要改善交通拥堵或者在高峰时段适度控制燃油小汽车的使用,建议进一步采取高峰新能源专用车道等形式进行交通需求管理。
图4 与会专家合影
交通信息与模型院、城市交通研究院、质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