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 地铁常旅客的出行选择——疫情复工期间地铁乘客“数字回访”
随着防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深圳市内各行各业正逐步有序复工复产,地铁客流逐渐恢复到常态化水平,运营组织面临更大的考验,如何快速、精准、及时地获取疫情管控下地铁乘客出行特征是当前的难点之一。深城交创新采用“大数据+线上调查平台”的模式,依托腾讯乘车码平台,快速识别近三月使用地铁用户群体,精准推送不同类别乘客线上问卷,收集合计1000份有效问卷,获取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情况、出行目的变化、出行方式转移等出行特征以及管控措施评价,及时将调查结果反馈至决策层,形成由乘客至运营企业“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机制。以下结论基于近三月使用深圳市地铁的乘客在2020年3月9日-15日期间的出行特征调查结果。
图1 地铁乘车码及调查问卷界面
1、超过9成的被访乘客已复工复产
被访乘客的复工复产率达93%,其中66%的被访乘客已完全复工,周通勤出行天数恢复正常水平。27%的被访乘客因企业生产管控等因素,采用以“现场+线上”相结合的轮流办公模式,近期周通勤出行天数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图2 被访乘客复工情况占比
2、81%的被访乘客地铁出行目的为上、下班通勤或购物
由于疫情的危机尚未完全解除,对比2018年度轨道满意度调查数据结果,近期地铁乘客主要以上、下班通勤(占比61%)、外出购置生活必需品(占比18%)的刚性出行目的为主,对于休闲娱乐,商务公务,对外出行赶飞机、赶火车等非刚性出行的比例较常态化运营有较大幅度降低。
图3 常态化运营与近期客流出行目的分布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早晚高峰三小时(7-10点和17-20点)进站客流占比全天进站客流的60.9%,基本与通勤出行乘客量级吻合,即该时段地铁出行基本全为上下班出行的通勤客流。
3、29%疫情前以地铁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乘客转移至其他方式出行
受到疫情影响,29%疫情前以地铁为主要出行方式的被访乘客近期转移至其他方式出行,其中,10%的乘客(96%为家庭拥车1台及以上)转移至小汽车出行;8%和5%的乘客(家庭无车比例占77%)分别转移至常规公交和出租车出行。
图4 常态化以地铁、常规公交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乘客近期出行转移分布
4、近两周将有38%的“转移”乘客“回流”至以地铁为主要出行方式
随着疫情的缓解,38%近期出行由地铁转移至其他方式出行的被访乘客有意愿在近半个月内转移常用地铁出行,而53%的乘客表示需随疫情的全面缓解,再考虑转移回常用地铁出行。
图5 疫情前常以地铁出行近期转移至其他方式出行乘客转移回地铁常旅客意愿分布
5、超过8成被访乘客对疫情期间地铁采取的管控措施“点赞”,超过6成乘客期望未来可获取实时乘车满载率信息
疫情期间地铁采取的客流管控措施,包括实名乘车、车站分批放行,加强出行引导等,获得82%被访乘客的好评与点赞,地铁高效、有序的运营管控措施有效地保障乘客安全、健康的地铁出行。
运营服务提升方面,乘客对于服务信息获取的需求较为迫切,其中62%的乘客希望获取车站、列车实时满载情况信息。另外乘客对于考虑地铁出行时间、排队时间及拥挤度等因素的全路径规划信息以及站点周边设施,如公园、商场、饭店等营业情况有一定诉求,分别占比45%和19%。
图6 被访乘客期望获得服务分布
总结与展望
本次乘车码推送调查实现了 “低成本操作、实时化跟踪、快速化回访”等功能的落地,有效解决传统现场调查在疫情期间较难组织开展,常规线上调查较难识别地铁乘客等问题,精准掌握近期地铁乘客出行特征,为疫情防控下运营管理、运营组织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结合本次调查工作,建议地铁运营企业一是持续关注客流特征变化,及时做好运营管控预案及乘客出行引导服务,例如保持车站、列车消杀力度,实名制乘车,加强正向宣传引导等措施,增强公众地铁出行信心,促进受疫情影响“转移”乘客“回流”至常以地铁出行;二是加快推进列车、车站实时满载信息以及考虑拥挤、全出行链时间等因素的全路径出行规划信息的共享,提供乘客实时、精准的出行信息指引,有效引导乘客错峰出行,缓解高峰期因乘客高强度集聚对运营管控的压力。
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客流规模逐渐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作为深圳市属企业,深城交将持续跟踪地铁交通客流变化情况,特别是复工复产客流增长趋势、非通勤乘客出行特征等方面,助力地铁运营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客流组织及客流管控预案,确保市民安全、有效的地铁出行,增强公众地铁出行信心,为后续地铁吸引客流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