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90/80模式下绿色出行“第三空间” | 雄安城市驿站系统初探
引言
与小汽车“门到门”出行体验不同,绿色出行通常被认为是由“接驳-等候-乘车-换乘-休息补给”等多个环节构成的户外活动。近年来,各大城市已经开始在小汽车停车场、大型交通枢纽和公园绿道上逐步采取品质化设计和场所营造,旨在提升出行链中间环节的服务水平。即便如此,受到现存城市格局的制约和既有利益的制衡,传统城市大多只关注大型交通换乘设施。这无法根本解决绿色交通出行的舒适性问题,同样无法充分吸引居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基于雄安新区“90/80”的交通发展目标前提,提出“雄安驿站”概念和体系,以期显著改变绿色出行乘客风吹日晒、不体面、不舒适的现状,培养更加忠实的绿色出行客群。
“90/80”: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一、雄安驿站概念的提出
以往的城市建设中,休憩、候车、换乘功能设施的建设是各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薄弱环节,已成为制约“公交优先”落地实施的痛点。以国内某特大城市为例,约有60%的公交出行需要换乘,近30%的出行需要多次换乘,但其公交候车、换乘环境普遍舒适性较差,公交乘客处在风吹日晒之中。
一些发达国家在“第三空间”方面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日本北海道、新加坡、加拿大温哥华等地,针对湿热/寒冷等天气问题,通过系统提升公交站点的舒适性,大大提升了地面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雄安新区规划了窄路密网和广泛覆盖的公交线网,为绿色出行奠定了较好的空间格局条件。但要实现“90/80”目标,一方面要面向全出行链提供与小汽车相比有竞争力的环境和体验,另一方面要适应雄安窄密路网和公交线网特点,实现精准供给。
雄安未来公交线网规划图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雄安驿站的概念。雄安驿站是为雄安新区城市出行提供休憩、补给功能的综合性场所。通过其体系化构建,缝合城市绿色交通出行链,打造有尊严的的绿色交通出行体验。
二、雄安驿站规划设计理念
基于雄安对绿色出行、公共空间营造的要求,结合雄安窄密路网的规划特点和气候特征,雄安驿站的规划设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1.因地制宜打造灵活实用的公交驿站形式。
结合公交站点的等级和周边规划用地情况,以节约集约为总体原则,差异化考虑驿站布局。对于独立占地的首末站、公交枢纽以及客流等级一般的中途站,可结合站房、公交站台空间整合驿站空间。在主要公交走廊的交汇站点,考虑客流量较大,但路内空间不足以满足驿站需求(窄路密网)的特点,可提前预控红线外一层底商/公服空间,打造多线共享的公交驿站,站台位置采取贴近交叉口的设计。
2.为乘客候车、行人休息等提供遮风避雨场所,降低天气对绿色出行的不利影响。
雄安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气爽,冬寒少雪。根据气象学统计,雄安全年约有217天在户外暴露5分钟以上会产生明显不适感(其中热不舒适天数40天,冷不舒适天数177天)。提升驿站的全天候适应性,主要从冬季防寒防风和夏季遮荫通风的角度入手。同时,应结合不同类型公交站点的等候时长,采用差异化的全天候设计策略。对于等候时间较长、客流相对集中的枢纽、换乘站等,可结合建筑和公共服务空间提供室内化的候车场所;对于等候时间适中的站点,重点实现防风和遮荫设计,根据实际条件灵活采用小型室内化候车设计或半敞开式公交驿站。
3.体现人性化设计,提升乘客候车、行人休息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未来新区导入人群对交通服务的时效性、自由度(时间、空间)、舒适度要求高,且这类人群在出行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些附加的行为需求(如移动办公、短时休闲等)。候车环境对多样化诉求的满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区出行人群是否选择公交出行。因此,在提供全天候环境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升驿站的人性化设计。一是对于集中休息区、排队区、接驳区要考虑不同时段的人群特点和需求特点,预留空间和设施弹性,注重空间设施整合。二是分析乘客在候车、换乘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通过艺术化的设计、附属家具、智能设施等减少乘客在候车时的枯燥、焦虑感。
提升体验感的驿站附属设施示例
4.让出行和生活融合度更高,适度提供附加便民服务。
雄安新区提出打造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基本空间单元,公交站点实现300米服务半径片区全覆盖,公交枢纽与生活圈中心耦合。公交站既是交通出行的关键环节,也是日常活动的重要节点。结合交通用地耦合设计的特点,提出利用驿站(或整合周边)空间,适度配置出行过程中可能需要的便民设施。便民设施的类型应考虑驿站至目的地端的需求。例如,居所附近的驿站可提供快递柜;工作地附近的驿站可提供早餐、咖啡;公园附近的驿站可提供零食、饮品的贩卖设施等。
驿站便民设施示例
三、雄安驿站实践
容东片区是雄安新区首批集中开发建设区域,建设规模大、任务重、工期紧、要求高。目前,片区安置房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截至7月30日,容东片区建设现场已树立塔吊570台,进场建设者超过3.3万人。为解决大规模建设期间内部建设者日常出行问题,容东片区采用换乘中心+接驳公交的交通组织模式。
航拍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
在保障了基本公交的基础上,为了给建设者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我们在雄安新区容东建设区推广临时公交驿站。结合新区分片、分阶段建设的特点,秉持“经济实用”原则,设计可循环利用的临时公交驿站。目前已推动34个临时驿站的落地,将服务40多个工地,共10万余名建设者,并为新建区域驿站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积累经验。针对新建区,我们已在容东片区推动了三类共88个公交驿站的空间预留,目前正在推进设计落地工作。
四、小结与展望
雄安驿站的理念和实践对于雄安形成“以乘客为本”的公交发展模式、弥合绿色交通出行链、吸引居民自觉自愿选择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其他城市公交系统升级具有借鉴意义。随着新区智慧交通设施的建设发展和智能车联网、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步应用,街道空间将被进一步释放,为公交驿站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进一步整合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2019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2019 Q3 高德地图
[2]《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附图 http://www.xiongan.gov.cn/2020-01/15/c_1210440042.htm
[3] 安海霞,安海涛,张建波,冯志强,韩英杰.气候变暖背景下保定市人体舒适度变化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0):50-55
[4] 刘师豪,雄安新区:战高温,斗酷暑,星夜兼程推动重点项目建设[N].长城网,2020-08-03.
[5] 霍少轩,雄安容东的昼与夜[N],长城网, 2020-07-30